广西统一战线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40
以侨为桥 构建“五个家园”共建共享新格局
—— 玉林市创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实践
文章字数:1,551
□玉林市委统战部 玉林市社会主义学院
作为全国著名、广西最大侨乡,玉林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实践“以侨为桥”工作路径,通过健全组织、深耕文化、保障权益、深化合作、互嵌共融五大举措,构建起“五个家园”共建共享格局,走出一条具有侨乡特色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路径。
健全组织体系筑牢平安家园的组织根基
玉林市坚持“内外并举、双向发力”,构建全覆盖、多层次的侨务工作体系。对内实施基层侨联组织建设三年行动,成立各级侨联组织和建立涉侨团体、协会,实现基层侨联组织应建尽建、应覆盖尽覆盖。截至2024年底,全市各级侨联组织增至301家,实现县级侨联全覆盖。对外成立玉林市侨商会、玉林市客家海外联谊会,探索构建“基层侨联+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党建带侨建、侨建促发展”,引导侨界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着力夯实以侨为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组织基础。
厚植文化认同构筑精神家园的思想纽带
玉林有着两千多年的州郡史,孕育深厚文化底蕴,通过深挖侨乡文化“尚包容、善创业、讲诚信、强认同”的核心特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侨乡特色文化深度融合。基于浓厚的侨乡文化,玉林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文化塑城工程,每年利用春节、广西三月三、中秋端午等节日,开展“和美侨村”“歌飞三月三·春暖侨乡情”等系列主题活动。创新搭建“玉侨子午线”智慧平台,组织全市中小学主动对接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学生,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云连线”活动,各族青少年跨时空共叙乡情、共学文化。同时,系统保护桂南采茶戏、州珮功夫等非遗项目,赓续岭南文化、客家文化等特色文脉,让中华文化成为凝聚海内外侨胞的精神纽带,不断加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想根基。
保护涉侨权益夯实和谐家园的群众基础玉林市委、市政府把“侨胞之家”建设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建成高标准“侨胞之家”超40家,数量占广西的三分之一,为侨胞提供一站式服务。开展涉侨纠纷多元化解全国试点,150 多件涉侨纠纷实现100%诉前调解。聚焦侨村发展和侨界群众需求,推进侨村基础设施升级,助力侨村居民在家门口就业。同时,为海外侨胞回乡省亲、寻根问祖提供便利,用实际行动诠释“守望相助”的和谐理念。
推进交流合作铺就幸福家园的共富之路
玉林市委、市政府以“玉商玉工回归”抓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引导全市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着力推动玉商玉工与家乡实现“双向奔赴”。强化主动对外交流意识,坚持“国内海外并重、老侨新侨并重”,以“根”“魂”“梦”为纽带,以血缘、地缘、语缘为基础,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突破,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海外联谊工作,做到深交老朋友,广交新朋友,多交真朋友,真正扩大侨联的朋友圈。建立海外侨务重要人士资源库、推进玉商侨商回归、推进玉品出海,在东盟各国设立海外仓与商贸联络点,构建内外联动的发展格局。海外侨胞始终心系桑梓,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教育发展、养老服务等方面开展捐资捐助超 10 亿元,有效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空间互嵌共融打造宜居康寿的美丽家园
玉林拥有大容山、都峤山、勾漏洞等优质生态资源,自然气候舒适宜居、长寿文化源远流长、康养资源丰富多元,2024年玉林获评“中国长寿市”。在这个基础上,玉林以入选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伏波三江美玉林”建设工作。升级32个重点侨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步骤推进村屯绿化亮化美化工作,持续改善侨村人居环境。常态化开展“侨爱心·送健康”品牌活动,为侨村群众提供健康服务。推动全市178个城乡社区实现多民族互嵌融居,创新“10分钟服务圈”“同心小院”等治理模式,让各族侨胞在空间、文化、社会层面深度交融,共建宜居康寿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