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发挥海外侨务资源优势 助力广西与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合作
文章字数:1,651
  广西作为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桥头堡”,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抢抓国家实施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等重大机遇,以人工智能“小切口”加强与东盟合作,协力打造“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人工智能发展路径,全力打造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国际合作高地。越南、老挝等东盟国家的部分侨商侨领为广西与东盟国家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已经创造了成功的范例,取得了阶段性合作成效。广西亟需在现有合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东盟国家的侨务资源优势,充分调动广大海外侨商侨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广西与东盟国家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向纵深拓展。
  东盟国家侨商侨领具有资金、技术、渠道、人才、信息、管理等优势,熟悉中国与东盟双方的语言、文化、商业规则,长期以来,他们发挥融通中外优势,在推动广西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部分知名海外侨领已成为推动广西构建面向东盟的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的生力军,为深化广西与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建议:构建常态化合作机制
  加快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在东盟国家的布局,以越南、老挝等东盟国家的重点桂籍侨团、涉侨企业为依托,探索设立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联络处,并聘请当地人工智能领域侨商侨领、技术专家担任联络处顾问,推动联络处和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加强资源对接,定期面向当地发布广西覆盖旅游、医疗、农业等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合作项目,定期收集反馈当地合作需求,深入挖掘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畅通双向对接渠道,推广符合需求的人工智能产业应用。
  搭建产业对接平台
  联合东盟国家重点商协会、行业龙头企业、科技社团等组织,定期举办“小而美”的广西—东盟人工智能交流活动,挖掘和促成跨境电商等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合作项目;组织东盟国家有合作潜力的企业赴广西考察中国—东盟信息港、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等平台载体,进一步挖掘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成果在东盟国家形成示范应用场景,服务构建“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跨境产业生态。
  推动技术协同创新
  推动广西高校、科研机构与东盟国家联合建立“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重点突破多语言自然语言处理、跨境数据安全等关键技术,助推广西与东盟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标准互认与产业协同。充分发挥“广西—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基金”在推动国际合作方面的作用,支持海外侨胞牵头人工智能产学研合作项目及创业创新项目,在加强中国—老挝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在其他东盟国家拓展设立中国—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
  推进人才跨境培养
  引进东盟国家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到广西创新创业,并推动广西高校、科研机构与东盟国家合作办学、建立培训基地、开展科研合作,通过产教融合推动双方人工智能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对接,实现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协同发展,为广西与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合作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深化侨务资源融合相关涉侨部门要紧紧围绕广西与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合作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找准区内企业人工智能合作项目需求,在中国-东盟博览会筹备阶段加大与海外侨商侨领的精准对接力度,举办面向海外侨商侨领的人工智能产业对接专题活动,强化活动的专业性和实效性,助力海外侨商侨领利用专题活动与区内人工智能企业进行精准高效的商务洽谈,加快推进具体项目落地。
  提升往来便利水平
  提高海外侨胞往来便利化水平,有利于更好发挥海外侨务资源优势,助力广西与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合作。做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地实施“后半篇文章”,提升其出入境、停居留管理服务便利化水平。提供长期居留、医疗教育等便利化服务,探索通过提升境外银行卡受理覆盖面、完善外币兑换服务、强化ATM机等金融基础设施支持、优化移动支付工具等提升外籍人员支付便利化水平。加快恢复南宁至东盟国家重点城市航线,并根据市场需求适时加密在飞航班班次。
  (作者系致公党党员、自治区人大外事华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叶蓓 本报记者李春玲整理)
发布日期:202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