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无情 邕城有爱
—— 南宁市北大桥右侧堤外二坑泵站抢险现场见闻
文章字数:1,176
□本报见习记者 陆文心 记者 李春玲
10 月 4 日凌晨,郁江 2025年第 1号洪水以 76.35米的洪峰水位过境南宁城区,成为自 2001 年以来南宁遭遇的最大洪水。仅3天后,第2号洪水接踵而至。6 日之内,双峰叠加,南宁防洪体系面临严峻考验。
由于洪水来势汹汹,10月 8日19时50 分,南宁市邕江北大桥右侧堤外停车场附近区域发生塌陷,南宁市迅速组织抢险人员奔赴现场抗洪抢险。危急关头,广西民营企业、爱心人士闻“汛”而来,驰援抗洪一线,同心同德抗险情,助力抢险救援工作。
镜头一:“传送带”上的温情接力
10月 10 日下午,记者到达抢险现场时,刚好碰上南宁湘邕齐帆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韦碧君与同事们载着满车物资而来。车停稳后,他和同事们排列成两行,将车内的物资一个接一个地运往救灾现场的物资集合点。
“我们带来了面包、八宝粥等应急食品,希望帮助前线的抢险人员补充体力。”韦碧君一边搬运物资一边说。抢险现场异常闷热,汗水很快浸透了他的工装,在背上形成一片深色的汗渍。一件接着一件,直到所有物资全部送抵集合点。
当最后一箱物资完成交接后,抢险队员来不及言谢,只朝车队挥了挥手,转身又投入与洪水的较量中……
镜头二:三轮车上的“无人月饼摊”
在北大桥喧嚣的抢险现场,一辆满载着月饼和饮料的三轮车静静地停在路边,车上的纸箱写着歪歪扭扭的字迹:“月饼、饮料免费提供抢险人员补充能量”。为寻找这位神秘的好心人,记者拨通了现场留下的一串电话号码。
“周边因抢险实行封闭管理,小店关门、夜宵摊歇业,北大桥的一线抢险人员有时连口热饭都来不及吃。”电话接通后,听筒里传来了质朴的南宁口音,说话的人正是捐赠人廖世四,他向记者道出了设立爱心摊点的初衷。在附近经营小本生意的他,决定把自己店里的月饼和饮料全部搬到抢险现场,免费提供给抢险人员。
廖世四说,10月8日深夜,他第一次送去了十几箱物资,其中仅月饼就有近两百个。“因为还有事情要忙,没法一直守在现场发放,所以我就将月饼、饮料放在指定地点,供有需要的抢险人员自取。”也正是这些看似普通的物资,成了抢险队员深夜里的“暖心粮”。
“我也希望能够为这次抢险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廖世四平静地说道。
镜头三:背影无言,担当却有声
“这几天天气炎热,我们担心一线战士中暑,就送来了藿香正气液等药品。”10月 11日下午,北大桥抢险现场,搭伙黔夺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区域负责人张文学,一边清点着物资,一边用朴实的语言解释道。
抢险现场,烈日悬在头顶,空气里满是潮湿的泥沙气息。豆大的汗珠不断从张文学的额前滚落,将他的上衣浸湿。当记者递上纸巾,试图了解更多细节时,他只是匆匆擦了把脸,露出略带腼腆的笑容:“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尽点心意。”话音刚落只见他走向正在忙碌的抢险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询问道:“师傅,你们这边还缺什么?尽管说,我们再去准备。”
没有留下更多的言语,他便匆匆登上那辆满是泥泞的小货车,再次隐入繁忙的车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