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林市政务中心市场监管登记注册窗口,工作人员正在为群众办理营业执照。胡揭明 摄 □本报通讯员 胡揭明
今年以来,玉林市聚焦营商环境优化,通过政策扶持做“加法”、“放管服”改革做“减法”、创新服务做“乘法”、破除发展壁垒做“除法”,持续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玉林市新登记注册私营企业0.73万户,新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2.88万户。截至7月底,玉林市民营经济经营主体达 45.22万户,总量居全区第二,占全市经营主体总量的96.42%,成为玉林市稳经济、保就业、促民生的“生力军”。
做强“加法”聚产业让特色集群“蓄势赋能”
玉林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中药材香料产业为特色支柱产业,打造从种植、加工到文旅融合、康养延伸的全链条发展模式,让玉林香料香飘四海。作为中国最大的香料集散地、交易中心、定价中心,全国80%、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香料在玉林集散,目前,玉林市从事中药材香料生产销售的经营主体达5000多户,产业链带动25万余人就业。随着玉林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香料产业的集聚效应日益凸显。今年1至7月,玉林福达国际香料物流港新登记注册经营主体 446户,目前入驻经营主体总量达1658户。该物流港今年市场交易额预计突破400亿元。同时,玉林市通过构建“玉林八角”“容县肉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及“玉林香料”图形集体商标等品牌矩阵,强化品牌赋能,助力企业拓展市场。
做优“减法”提效能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
玉林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依托市场准入一体化平台实现企业开办7个事项0.5个工作日零成本办结,19个“一件事”专业窗口推动“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市场监管领域业务“一次提交、多部门共享”,大幅提升办事效率,玉林在广西营商环境企业满意度综合评价中连续排名第一,被评为“浙商最佳投资城市”。开展“育苗扶壮—转型升级”专项行动,为“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提供年化率不高于0.5%的专项融资担保,有效激发了民营经济经营主体活力。玉林市持续拓展6个“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题银行”功能,今年以来,已为2796户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5.65亿元,为637户私营企业发放贷款15.17亿元,有力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做精“乘法”强创新让知识产权“破壁增效”
玉林市持续通过“1+30+300”质量服务“一站式”平台,为经营主体提供商标注册指导、专利转化、检验检测、维权援助等全链条服务,助力经营主体创新。今年上半年,全市质量服务“一站式”站点共为2410家企业提供质量服务2599次,解决专利转化、质量、技术等难题74个,为企业培训人员1286人次,参与服务专家212人次,为企业节约费用590.28万元。同时,玉林市依托香料商会、中药材行业商会、专业市场等6个商标品牌指导站,进一步释放知识产权对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作用,推动企业从“制造”向“智造”“创造”转型。截至今年6月底,玉林市有效发明专利达2436件,同比增长12.15%,增长率居广西第一;有效注册商标量达41511件,位列广西第四。由新华社联合多家单位发布的中国品牌价值榜单显示,“玉林三黄鸡”“容县沙田柚”“陆川猪”地理标志品牌价值分别为49.13亿元、37.18亿元、36.28亿元,形成了“商标强市”“地标兴农”的玉林样板,为经营主体搭建起创新赋能的“快车道”。
做好“除法”强保障让民营经济“安心发展”
玉林市依托已建立的经营主体反映问题闭环处置机制,通过专人跟踪督办、定期回访核验,确保诉求受理、流转、办理、反馈全环节高效衔接。今年上半年,玉林市共受理经营主体诉求2092件,全面响应、按时办结,综合满意率达90.65%。在公平竞争方面,严格执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新增政策措施开展全流程审查。今年以来,玉林市已对71项新增政策措施逐一排查,重点核查是否存在地方保护、区域壁垒等影响公平竞争的内容,累计提出9项修改意见,有效破除市场隐性障碍,为经营主体营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作者单位:玉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