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坡县“三线”联动探索 边疆民族团结进步新路径
文章字数:974
    边民在那坡县平孟口岸“国门书吧”阅读书籍。    (通讯员梁力升/摄)

  □本报通讯员 农小娴
  近年来,那坡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探索出一条边疆地区民族团结进步的新路径。
  “网格体系+多元共治”提升治理效能
  那坡县坚持党建引领,构建“村(社区)党(总)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群众”网格体系。在农村设置1388个网格,整合乡(镇)、村、屯党员干部下沉网格,带领群众和志愿服务队参与治理,织密“红色网格网”。创新乡村治理机制,建立“一约四会”制度,推行“乡贤议事”“长老议事会”等共治模式,推动村级事务从“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发挥网格员作用,构建“人民调解主导、行政调解参与、司法调解助力、专业调解支援”的联调体系。自去年底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行动以来,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案件522件,调解结案460件,调处成功率达88%。
  “文化润边+教育铸魂”增进思想认同
  那坡县深入挖掘本土红色资源,依托那坡烈士陵园、广西边疆民族博物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整理保家卫国的红色故事,丰富红色资源库,并将红色文化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度融合。在教育领域,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中小学开设民族团结课程,4个边境乡(镇)设立“国门党校”“国门书吧”“国门舞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重要学习宣传内容。通过开展“民族团结手拉手”“中华民族一家亲”“红领巾护界碑”等主题活动,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全县502个基层党组织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三会一课”内容,开展专项学习,覆盖率达100%。
  “产业带动+基础提升”激活发展动力
  那坡县聚力发展桑蚕产业,创新“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联农带农模式,建成从“种桑、育种、养蚕、收茧、缫丝、织布、练白、印染”等一条龙全产业链,提供就业岗位3500个,带动边民年均增收超万元。依托平孟口岸优势同步发展边境贸易落地加工,2024年那坡县外贸进出口额达6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00 亿元,同比增长 110.47%,实现“百亿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力实施农村公路网续建改造修复项目,推动那平高速公路通车,形成“高速主干通内外、农村支线连村寨”的畅通路网,带动沿线一批特色村寨、多个产业园区协同发展,新增就业岗位1200余个,打造“30分钟边关经济圈”,实现农产品外销提速、旅游接待扩容、就业岗位新增三重突破。
发布日期:202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