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勉一戒” 话张澜
文章字数:1,228
    张澜

  张澜是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建者和领导者。纵观他的一生,传奇而丰富。他不畏强权,光明磊落,待民如子,素以清廉自持、清廉为官闻名,曾写下“四勉一戒”作为座右铭:“人不可以不自爱,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强,而断不可以自欺”,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布衣省长”
  张澜在四川省担任省长时,常常被人们叫做“布衣省长”,其政绩显赫,又被誉为“川北圣人”。他为200余名青年赴法勤工俭学提供资助,这其中还有一位开国元帅——陈毅。可这样一位手握权势的省长,家里却是一贫如洗。其妻和母亲都穿着布衣务农,竟然还比不上一般收入的家庭。
  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站在毛泽东主席身旁,头戴瓜皮帽、身着褪色布衫的老人,就是张澜。开国大典开始在即,政府特意拨了一笔服装费,大家可以以新的形象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张澜认为,“参加开国大典,做件新衣服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但我们国家穷,很多百姓连温饱都顾不上,不能忘记他们。粗茶淡饭,吃得香甜;土布长衫,穿得舒坦。”
  廉洁家风
  张澜的一生节约俭朴。纵然自己日子过得艰难,但对募集来的民盟活动经费,却分文不动。张澜曾婉言拒绝了国家分配给他的四合院,而和妻子儿女住在胡同的一间小房子里。国家每月给党外知名人士增加补贴,他却表示作为国家干部,不能增加国家负担。国家将这笔增加的费用存入他的银行账户,但张澜并未使用,直至逝世,悉数由家人归还给了国家。
  张澜不但严于律己,其品质也影响着他的家人,形成了廉洁的家风。在张澜就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后,他的女儿希望父亲能在权力范围之内为她安排工作。原本以为,这对于位高权重的父亲是很容易的事,可父亲却对其严厉地进行了“四勉一戒”的教育,鼓励其要自爱、自修、自尊、自强,断不可自欺。纵然张澜一生职务显赫,但从未住过宽敞的大屋;政府专门为他配备的轿车,他只用于公务用途。张澜不允许家里人使用政府为他配备的轿车,坚持让他们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宝贵财富
  张澜的孙女张梅颖曾这样回忆自己的祖父:“有一年,我爸爸要花3块钱给我买件新衣服。祖父知道后皱起了眉头。”因为家里所有的积蓄都用以支援抗战前线,更别说买新衣服了。张梅颖深受影响,她当时把每天买早点的5分钱积攒起来,交给学校,希望能捐给国家对抗战作些贡献。张澜俭朴的作风,赢得了晚辈的尊重和敬仰。
  张澜非常重视教育,他认为只有发展教育才能救中国,只有教育才能启发民智,从根本上振兴祖国。张澜的三女儿初中毕业后,张澜要求她上师范学校,毕业后当幼儿老师。张澜说:“一个人能不能干出一番事业,重要的在于你是不是有真才实学、爱国爱民的思想和志气。”因此,张澜把教育视作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在张澜担任成都大学校长后,这点显得尤为突出。他在成都大学里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提倡民主办学和“弘扬教育,倡办新学,培养人才,学以致用,移风易俗,改造中国”的教育方针。
  “祖父没有给子孙后代留下任何财产,但是他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始终鼓励和鞭策着我们。”张梅颖说。
  (来源:团结报 作者:王景)
发布日期:2025-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