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贵港市召开第三期“荷商和气”亲清政商会。贵港市委统战部供图 □本报通讯员 巫英菊
近年来,贵港市以全域清廉建设为目标,积极探索清廉民企与清廉机关、清廉学校、清廉医院等其他清廉单元的融合共建路径,通过整合资源、创新载体、深化实践,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清廉生态新格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聚焦顶层设计夯实融合共建基础
强化组织领导。贵港市构建清廉民企融合共建工作“党委、政府领导、纪委监委指导、统战工商联实施、全社会各方支持参与”的工作格局,坚持将清廉民企建设融合共建工作作为统战部门“一把手”工程,融入日常工作、走访调研、联系对接、会议座谈等,统筹推进、狠抓落实、强化监督,大力推进工作开展。
完善制度体系。制定《清廉民企与其他清廉单元融合共建实施方案》,细化融合目标、任务清单和责任分工,建立“清廉民企+N”融合发展工作模式,推动清廉民企创建工作提质扩面,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凝聚力和内生力。
深化宣传教育。通过举办“荷商大讲堂”等形式,强化民营企业家合规经营意识。打造清廉民营企业建设教育基地,组织企业管理人员、机关干部等开展清廉建设专题学习,深入解读清廉单元融合共建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利用线上线下平台,广泛宣传融合共建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
聚焦实践创新拓展融合共建路径
推进清廉民企与清廉机关融合。
开展“荷商和气”亲清政商会活动,采用“圆桌恳谈+现场办公”模式,与民营企业代表“面对面”交流,针对企业提出的困难问题诉求,现场交办责任部门限时解决。建立政企廉洁互动机制,机关单位主动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审批等服务,企业积极反馈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和建议。在互动机制推动下,贵港市各涉企部门着力健全完善政策推送、咨询、评价等全流程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并公开各类惠企政策奖补清单,进一步促使惠企利民政策落地见效。截至目前,贵港市涉企部门面向企业和群众解读政策文件共210余份,发放宣传资料8500余份,咨询答疑1600余人次。
推进清廉民企与清廉学校融合。推动企业与学校开展廉洁文化共建活动,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教育资源,学校为企业开展廉洁教育提供智力支持。同时,校企合作开发廉洁教育课程,将廉洁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和企业文化建设中。
推进清廉民企与清廉医院融合。加强对民营医院清廉建设指导工作,注重培育一批民营医院清廉建设典型,推动民营医院清廉建设工作学有榜样、做有标杆、赶有目标、超有方向。引导民营医院在医疗设备采购、药品供应等领域建立廉洁机制,防范商业贿赂风险。引导民营医院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如捐赠医疗设备、开展义诊活动等,提升医院服务社会能力。推动民营医院树立正确办医理念,依法执业、诚信经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健康需求。
清廉民企与清廉乡村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引导企业与行政村“结对共建”,全市1570多家民营企业和商(协)会与1120多个村(社区)结对共建,实现结对帮扶村(社区)全覆盖。因地制宜打造结对共建示范点,通过实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民居环境改造、产业扶持、夯实基层党组织等,促进村企互利双赢。
聚焦成效转化彰显融合共建价值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与其他清廉单元融合共建,企业内部管理更加规范,廉洁风险得到有效防控,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清廉民企在与清廉机关融合共建后,对532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分类实施改革,直接取消审批69项。贵港政务服务中心推出“高效办成一件事”整合服务事项,将93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一窗受理”,企业办事更便利、高效。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清廉机关、清廉学校、清廉医院在与企业融合共建过程中,借鉴企业先进管理经验,引入社会资源,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清廉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仕敏学堂”等项目,丰富了教育教学资源,创新育人模式;民营医院在开展清廉建设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企业惩防体系、廉洁风险防范制度、企业权力监督约束制度,推动实现企业健康发展,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营造良好社会生态。清廉民企与其他清廉单元融合共建,推动廉洁文化在全社会广泛传播,促进社会风气持续向好。各领域之间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有效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营造公平正义、诚信守法的社会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