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蟠龙社区举办“嘹啰欢歌三月三 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活动。图为居民在特色图案的五色糯米饭前拍照打卡。 (蟠龙社区供图) 本报通讯员 赖江梅 韦尹璇 张冠
近年来,南宁市良庆区紧扣“铸牢”主线,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带领各族群众共建幸福美好家园,绘出“花开石榴红 幸福嘹嘹啰”的绚丽画卷。
着力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物质基础
良庆区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加快推动经济循环向“产业—科技创新—金融”转变,引领各族群众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2024年,良庆区生产总值超500亿元,获评“广西 2023年度县域经济发展成效突出县(市、区)”;实施“AI+”民族地区赋能计划,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营业收入超 134亿元。
同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用好中央财政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实现镇镇通高速、村村通硬化路,在自治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考核中取得“六连好”的成绩。建设 91个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点),带动1.45万农户年均增收1.2万元。
以文化发展引领民族团结进步
良庆区依托9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系列宣讲活动。持续16年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在“七进”的基础上,拓展统战基地、新侨联谊基地等新阵地。
建设良庆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传承展示啰嘹 山歌、香火龙舞、毬丝歌会等 10 余项非遗项目,打造 10 个“嘹啰山歌”和 2个“良庆区香火龙舞”传承基地。组织非遗项目传承人走进景区、社区、校园及商圈,打造礼仪操、钱鞭舞等校园非遗特色课程,推动非遗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结合国庆节、烈士纪念日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举办“铸牢”演讲比赛、中华经典诵读等活动。结合“广西三月三”等传统节庆,在社区、学校、乡村、企业开展歌圩、民俗体育竞赛等活动。常态化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系列活动,组织“向美而行”文艺志愿服务项目活动80余场,惠及群众4万余人次。
厚植民族团结进步社会根基
良庆区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广西扶绥县等县(区)签订相关促“三交”合作协议,持续扩大和深化大流动、大融居格局。深入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连续14年举办民俗文化旅游节,构建“文体旅融合+民族团结”模式,以文体旅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全方位嵌入。
深化拓展蟠龙社区“136”工作机制,制定“推动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全面提升工作方案”,促进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持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打造“宋厢社区‘厢’亲相爱一家人”等社区品牌。组织社区各族群众开展“百家宴”“民俗文化汇演”等活动,各族群众“同写对联、同包粽子、同跳舞蹈、同建家园”。
该区创新社会基层治理,将民族事务工作纳入677个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网格。开展“红石榴志愿者”服务,壮大“老友帮帮团”志愿服务队,贴心为各族群众服务。发挥好蟠龙社区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和三叠石社区作为城市民族事务依法治理基层联系站的作用,为推动完善民族事务政策法规体系提供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