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统一战线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38)
防城港市:
让民族团结进步种子在青少年心里扎根
文章字数:1,155



    2024年11月12日,防城港市范河小学少先队开展“红领巾护界碑”活动。(本报通讯员吴汝银 摄)

  □本报通讯员 傅贤杰
  近年来,防城港市聚焦青少年群体,坚持思想引领、平台共建、关爱培养,构建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立体化培育体系。
  强化思想引领 增进民族认同
  防城港市各类各级学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2024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普及率100%,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学期安排课时 10—12节,普通高中每学期安排 8—10节。初中八年级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教育课,免费发放《中华民族大团结》国家统编教材,让青少年在全方位教育中增强国家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依托“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将教学理念、文化特色、体育资源与优秀民族文化深度融合,在校园长廊、图书馆、校史馆、橱窗板报、文化广场、教室等场所开展一系列文化建设,打造校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展示师生创作的爱党爱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作品,讲好防城港市“海边山”民族团结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厚植家国情怀
  防城区那良镇滩散小学地处边境线,与越南仅一河之隔。自2001年起,该校率先成立了“红领巾护界碑小队”,并连续 24 年坚持开展护碑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包括常规的学习实践,还结合特色体验,逐渐拓展为“我们家乡多美好”“我以叔叔为榜样”“中国梦·护碑梦”“争当护界碑小使者”等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并通过建立《护界碑荣誉时刻》制度,创编护界碑歌、顺口溜和竹梆作品广泛宣传护碑行动。在滩散小学的示范带动下,那良镇边境一线的里火、大河、范河、民生、南里等 5 所小学也先后建立“红领巾护界碑小队”,联动开展“护界碑手拉手”活动,合力夯实护碑队伍。东兴市东兴镇也成立了“国门东兴青少年护界碑小队”,开展青少年“红动边城”护碑行动。防城港市将国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民族团结教育等紧密结合,贯穿于各级学校办学治校全过程,“护界碑”活动逐渐成为边境学校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必修课,有力促进边境各民族团结交融,维护祖国边境和平与稳定。
  搭建交流平台 传承团结意识
  防城港市以“开学第一课”、“广西三月三”节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活动为载体,举办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民族体育运动会,开展“民族团结小使者”“民族团结心连心 壮乡歌韵颂党恩”等一系列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同时,利用“云课堂”“云直播”等形式,跨区域开展民族团结联谊活动。防城港市金湾小学与新疆乌鲁木齐第93小学少先队员开展“书信传递友谊”“石榴籽 心连心”等“手拉手”活动,两校少年儿童累计互通书信360多封。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实验小学与防城区第三小学开展“蒙桂少年心向党 云上共话团结情”主题云队会、中国东兴—越南芒街青少年文明互鉴交流研学活动等,促进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让青少年在互动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布日期:2025-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