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画同心圆共织幸福网共奏和谐曲
—— 都安瑶族自治县创新“三四三”模式构建民族团结新格局
文章字数:1,380
    都安瑶族自治县2024年布努瑶“祝著节”庆祝活动现场。    (都安瑶族自治县委统战部供图)

  □本报通讯员 韦慧宜 韦懿珊
  近年来,都安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都安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县为抓手,创新“三四三”模式,不断构建民族团结新格局,共建共享共治“五个家园”有形有感有效。
  突出“三个注重”共画民族团结“同心圆”
  注重政治领航。都安县成立工作专班,由党政主要领导任正、副组长,相关县领导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组成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任务分工表,压紧压实网格责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委重要议事议程、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察、绩效考评重要内容。
  注重思想引领。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学习摆在突出位置并贯穿始终,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同时,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通过开展“红领巾心向党”“民族团结主题班会”等活动,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青少年心中。
  注重宣传引导。构建大宣教格局,积极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月”“宣传日”等活动。组建民族团结进步志愿者宣传队、青年突击队、青年讲师团等宣传队伍,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等,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
  实施“四大工程”共织民族团结“幸福网”
  全面实施民生改善工程。加强农村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落实“惠农”政策,强化产业帮扶,先后发放“牛羊贷”“富民贷”等金融扶持资金6217.86万元、产业以奖代补9170.48万元、涉农惠农补贴7224.96万元。加大消费帮扶力度,在全市推行“党旗引领 农市大集”消费帮扶助农增收行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大力实施“十百千万”示范工程。做优“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1+N”(即“1”为牛或羊特色主导产业,“N”为葡萄、桑蚕、畜禽类等其他主导产业)庭院经济,以点带面有序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打造重点乡镇6个、特色示范村55个、精品屯356个,建成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299 个、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基地174个。
  深入推进“4+1”教育提质工程。强力推进教育提质振兴计划,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建河东小学、第三公办幼儿园等学校,稳步实施职业教育中心改扩建项目。
  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全面落实落细“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县域森林覆盖率达70.87%。有力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发展,全县19个乡镇累计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700多个。
  抓住“三个关键”共奏民族团结“和谐曲”
  下好社会治理“先手棋”。创新构建“党建+网格化+大数据”基层治理模式,推行村民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管理,激活乡村治理内生动力。深化“五治”融合,推行“三联”工作机制,打造都安升级版“148”调解指挥中心,调解矛盾纠纷808件。
  绘好民族文化“新图景”。发挥民族文化桥梁作用,以广西三月三、“祝著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举办千人巡游、山歌擂台赛等群众性活动32场次。举办“同语连心迎中秋”推广普通话活动,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打好交流互鉴“组合拳”。构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举办读书分享会、青年联谊会等活动,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43场。全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鼓励和支持各族群众就业创业。
发布日期:2025-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