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放疗廿余载 匠心筑梦护安康
—— 记农工党玉林市委会委员,玉林市政协委员,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朱海生
文章字数:1,332

  □本报通讯员 翟菲娅
  在桂东南的医疗界上,有一位用25年光阴深耕放疗领域、以赤诚之心书写社会担当的医者 ——农工党玉林市委会委员,玉林市政协委员,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朱海生。
  作为广西高层次医学人才、玉林市肿瘤放射治疗学科带头人,他带领团队在玉林市率先开展精准放疗技术,填补了区域技术空白。凭借在肿瘤防治领域的突出贡献,他先后荣获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获评“玉林优秀名医”称号。
  从“零突破”到“领跑者”:聚焦放疗技术创新2000年盛夏,作为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学优秀毕业生的朱海生,怀着“回报家乡”的赤子理想,回到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参与组建放疗中心。面对基层医院放疗设备简陋、技术薄弱的现状,朱海生白天诊治患者,夜晚研读放疗文献,日复一日的坚持与钻研,让他在专业领域迅速崭露头角。2001年,朱海生受医院委派外出学习现代精确放疗技术;2002年,在玉林市开展首例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治疗晚期肝癌病人;2007年,他调任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技术负责人筹建新放疗中心,开展了首例鼻咽癌静态调强放疗技术,该技术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成为广西首批开展调强放疗技术的医院之一。2017年,朱海生再次实现技术突破,针对肿瘤靶区勾画存在的“模糊地带”难题,他带领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在广西率先实现“同体位CT/MRI融合靶区勾画技术”。
  从“单兵作战”到“博士军团”:构建放疗人才培育体系
  “放疗是团队作战,人才是核心竞争力。”朱海生深知,要让区域医疗水平持续提升,必须打造“带不走”的人才梯队。2014年,担任住院医师规培基地教学主任时,他创新“三维考核法” —— 将靶区勾画精确度、急症处理反应速度、医患沟通温度纳入评价体系。在他的培养下,规培生不仅100%通过考核,更成长为各医院放疗领域的新生力量。
  2022年,朱海生以科室负责人身份带领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团队获得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资格,也是桂东南首个广西医科大学放射肿瘤学研究生培养基地。为打破“博士荒”,朱海生高度重视科室学习文化建设,积极动员本科医师攻读博士。如今,他所在科室已培养出8名博士,形成了地市级医院中罕见的“博士放疗战队”。近3年来,这支团队成果丰硕:斩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2项,并在国际期刊发表多篇原创研究成果。
  从“治病救人”到“健康守护”:参政议政与社会服务的多重角色医生的使命,从来不止于诊室之内的救死扶伤。2018年加入农工党后,朱海生以多重身份深耕健康事业:作为农工党玉林市委会委员、第四支部主委,他带领支部扎实推进党务工作,第四支部多次获评“农工党玉林市先进基层组织”;在参政议政方面,他的多篇建言稿件入选农工党广西区委会基层组织“为所在单位建良言”优秀成果,既有民生温度,又具专业深度;在社会服务中,他积极投身中共玉林市委统战部和农工党玉林市委会组织的社会服务活动,先后荣获“农工党广西区委成立70周年优秀党员”“农工党玉林市优秀党员”“参政议政先进个人”等荣誉。
  25载春秋更迭,朱海生以技术创新为利刃,以人才培育为根基,在桂东南大地书写着“大医精诚”的时代答卷。从青丝到华发,他将人生最珍贵的时光化作照亮肿瘤患者的“生命射线”,而那份“让家乡人享受顶尖医疗的初心,始终如炽烈朝阳,照亮每一个逐光而行的生命之路。
发布日期:2025-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