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青秀区
发挥商会调解优势 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文章字数:1,413
    2024年3月20日,青秀区工商联举办新《公司法》法律沙龙。    图片来源:南宁市青秀区工商联

  □本报通讯员 陈玉连
  近年来,南宁市青秀区充分发挥商会调解组织在化解民营经济领域矛盾纠纷中的优势和作用,切实有效化解涉企矛盾纠纷,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建立专业组织增强涉企调解实效
  青秀区加强对人民调解队伍的指导管理,增强调解员的责任感;不定期安排调解员参加法律知识、调解技巧等培训,提升调解员涉企纠纷调解能力;指导直属商协会设立人民调解组织,截至目前,共有16个商协会完成组建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登记备案,已登记案件调解数量达20件。组建工商联“会员之家”法律顾问团。采取每月常态化值班形式,法律服务组顾问律师开展“法律咨询每月见”轮值16 次,开展“法律三进”专题讲座 8 场次,开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讲解 5 场,接待咨询30多人次,服务会员企业300多人次,增强民营企业家法治观念,树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化解矛盾用法的意识,推动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强化涉企政策宣传。通过工商联新媒体平台、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开展惠企政策宣传,推送政策信息等动态280余条。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解析企业经营中常见的法律风险及应对策略,潜移默化地增强企业家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深化联动调解提升法治护航能力
  青秀区常态化推进“万所联万会”机制建设。通过搭建律师事务所与商会之间的常态化合作平台,实现了法律专业资源与行业组织的优势互补。为商会及其会员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法律服务,通过资源共享、风险共防、纠纷共调等方式,全面提升民营企业的法治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做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持续开展“服务实体经济律企携手同行”专项行动。青秀区工商联直属16家商协会与 16家律所建立联系合作机制,实现“商会+律所”服务,深化“法律进商会、进企业”工作,构建“需求收集—服务供给—跟踪反馈”闭环,对接会员企业法律需求,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律师事务所与商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同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推进商会调解信息化建设。全面推广使用工商联商会调解服务平台,发挥“总对总”诉调对接机制作用,做好调解工作的案件录入、档案管理、数据分析,目前城区16家调解组织入驻平台,入驻调解员72名,登记调解案件16件。
  坚持服务理念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青秀区常态化走访企业,问需于企、问计于企、问效于企,为商会与国企平台合作开拓沟通渠道,领导班子走访商会26家、民营经济人士70多名、民营企业超百家,搜集反馈各类信息50余条,积极回应企业急难愁盼,为企业提供精准法律服务,推动法治民企、诚信民企、清廉民企一体建设。整合多方资源,提升调解专业效能。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加强与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等机构的沟通协调,联合城区检察院、城区法学会举办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座谈会,建立信息共享、联动调解机制,共同化解矛盾纠纷。实施“服务助廉”行动,优化营商环境赋能企业健康发展。通过开展民营经济人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民企”实践活动、“民营经济人士世界读书日”活动,在商会会员之家电子显示屏播放主题宣传片。加大诚信经营宣传教育,今年以来开展诚信经营宣传活动3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8万份,走访培训物业80户,引导企业管理者注重企业人员队伍建设,通过素质培养、日常教育、制度建设、环境熏陶等方式,让廉洁从业成为企业家及企业员工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发布日期:2025-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