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先进工作者、民盟盟员、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教授欧善生□本报记者吴佩鸿
1993年盛夏,怀揣着对农业教育的热忱,刚从广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的欧善生毅然选择到农业院校任教,并先后担任植物保护学术带头人、广西特色水果病虫害防治岗位专家、广西科技厅优秀科技特派员。一路走来,他始终坚守助力农业产业发展的初心,让科研与教育扎根广袤田间,在农业教育与科研领域深耕不辍。2025年4月,欧善生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潜心教学 培育爱农专业人才
“农业是国家的根基产业,学好农业技术,不仅能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还能实现个人价值。”从教32载,欧善生注重“产学研用”融合一体,采用“教室课堂+田间课堂”双轨教学模式,把课堂延伸至果园里、示范基地上。他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主动探索“三全育人”教学法,近5年年均授课415课时,超额完成近30%的教学任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欧善生深知培养学生专业情怀的重要性。他打造“沉浸式农业启蒙课堂”,带领学生们到田间地头,实地观察不同品种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让学生直观感受农业的魅力。除此之外,他还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们展示农业领域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他的引导下,不少学生开始爱上农业,并在毕业后投身农业领域,逐步成长为行业的中坚力量。
“无论是在国内从事农业生产、科研,还是继续深造,抑或前往东盟国家乃至发达国家参与农业项目,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欧善生常常鼓励学生以更广阔的视野规划未来。近年来,他先后指导并帮扶1500多名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扶持毕业生创建的特色农业企业建设了2个自治区级星创天地和6个特色水果病虫害防治示范基地。
科研攻关 助力农业产业发展
在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的道路上,欧善生同样成绩斐然。2014年,他主动申请担任乡村科技特派员,先后在来宾市忻城县、崇左市宁明县、贵港市平南县等地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其间,他以攻克金银花、火龙果授粉、保鲜等关键技术为目标深入开展研究,为农业产业发展解决了多项实际难题。
“通过乡村科技特派员这个窗口,我的人生舞台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展,辐射面更加广阔。”欧善生经常深入农村实地察看,耐心地与农户交流,田间地头便是他的“办公室”。
当帮扶村的火龙果产业遇到发展瓶颈时,欧善生主动与当地产业“领头羊” —— 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联合申报科研项目,争取试验研究和技术示范项目经费,并充分发挥课题团队的专业特长和科研创新能力,分别从品种繁育、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攻克火龙果产业关键技术难题,做好产业链各环节科技攻关和科技服务工作。
自2017年受聘为广西火龙果产业科技服务团队团长以来,欧善生先后带领200多名科技特派员和学生在广西各地帮扶农户及相关企业的火龙果种植基地,开展火龙果等特色水果种植与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科技服务工作。
AI赋能 促进特色农业提质增效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农业科技也必将发生深刻变革。欧善生敏锐地意识到人工智能对农业的巨大推动作用,他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搜索整理全球农业信息,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丰富资料。
“无人机不仅解放了人力,还能实现植物保护专业板块的统防统治,大大提高了病虫害防治效果。”与此同时,欧善生还关注到智慧农业专业的发展:“借助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能实时监测田间土壤干湿度、病虫害发生情况,从而制定更精准的种植方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
“全国先进工作者”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对于欧善生来说既是对过往的肯定,更是新征程的起点。“未来,会继续在农业教育与科研道路上笃定前行,为绿色农业产业发展发光发热,引领更多人在农业领域书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欧善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