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统一战线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32
“党建 民俗”打造民族团结“新载体”
—— 平果市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章字数:956
    4月2日,平果市举行“三月三·畅游通天河”民俗文化体验活动。            (平果市委宣传部、平果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本报通讯员 李江兰
  近年来,平果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创新融合党建文化与民俗文化,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民族团结载体,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各族群众在思想、文化、交流等方面互嵌共融,共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党建长廊+民俗文化”红色基因与民族记忆相交融
  平果市以党建文化长廊为载体,将红色革命历史与本地民俗文化紧密结合。在黎明乡通天河景区敢沫岩革命历史主题馆,文化长廊不仅展示红七军的革命故事,还融入平果改革发展历程和民族团结事迹。各族群众在散步、观展、传唱平果嘹歌的闲暇时光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红色教育和民族文化熏陶。目前,全市已建成覆盖“市、乡、村”三级的红色民族团结进步文化长廊,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景区、校园等场所,形成“党建长廊 + 党员干部+群众+民族政策”的宣讲模式,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基层、进景区、进学校。
  教育浸润强根基“党建+民俗”活动广覆盖
  2024年以来,该市通过乡村振兴主体培训班、机关党员党性教育培训班等累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辅导课19场次;全市852个党支部均上一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党课;全市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等421个单位均开展一场(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同时,社区利用邓公山红色主题公园、同心文化广场等场所,在“广西三月三”、端午节等民俗节日活动开展邻里互助、关爱孤寡老人等志愿服务,将党建与民俗活动结合,让民族团结进步文化浸润每个家庭,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多批次、全覆盖。实施党员引领“百企千户”活动,2024年以来,共有70家企业实施多元化帮扶,惠及1352人,帮扶金额625.2万元,通过教育、就业、产业等形式带动各族群众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创新文旅融合“党建+民俗”焕发老街新活力
  朝阳街改造工程是平果市探索“党建+民俗”的生动实践。这条30年老街通过融入红色文化、民俗展示和“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打造集历史和美食购物于一体的文旅夜市街区。党员志愿者组织夜市探店、非遗歌舞大赛等活动,借助新媒体推广“夜经济”,日均客流量达3万人次,带动各族群众就业超6000人,有效激发了社会各界主动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的热情。
发布日期:202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