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同胞展示反面刺绣技艺。 (兴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本报通讯员 张超威
近年来,兴安县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充分挖掘自身区位与资源优势,精心布局,深耕细作“产业振兴、旅游振兴、生态振兴”三篇文章,以高质量发展筑牢共同富裕的根基,全力打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幸福家园。
精雕“产业振兴”文章 激活特色产业新引擎
兴安县依托丰富的产业资源,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发展路径。相继引入中草药材博物馆、华江东院民宿部落等26 个项目,助力乡村发展。同时,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引入竹制新型复合高密度板材、奶茶竹筒等新兴加工项目,有效带动毛竹产业蓬勃发展。
同时,秉持招强引优的理念,精心绘制以“华江九寨”为核心的魅力漓江源乡村经济发展蓝图,集中力量推进以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为导向的瑶乡特色“九寨”集群建设。目前,梁家寨、龙塘寨等6个特色村寨已精彩亮相,凤凰寨、潘家寨2个村寨正在加快建设中,成功吸引近60亿元社会投资,经济发展活力四射。
细绘“旅游振兴”文章 打造乡村旅游新高地
为构建共同富裕幸福家园新载体,兴安县积极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充分挖掘红军长征途经地、猫儿山世界生物保护圈、桂林漓江发源地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全力打响文旅品牌知名度。通过深入实施“三项计划”让“三色文化”文旅品牌声名远扬。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与全域旅游,规范旅游景点导游词和强化景区讲解员培训,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此外,该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生态康养和民族风情游,推出森林氧吧、星空露营、云海观澜、龙潭戏水等17个特色项目。举办广西三月三系列活动、“盘王节”、高山杜鹃花节、猫儿山山地马拉松赛等特色节庆活动,让乡村旅游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全年接待游客量高达820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56亿元。
巧做“生态振兴”文章 释放生态红利惠民生
兴安县始终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积极推动生态效益高效转化。先后投入近2.1亿元资金,实施漓江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农村污水综合治理、退耕还林等12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为生态振兴筑牢基础。
该县依托生态资源优势与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成果,引进“中国健康好乡村”“水韵华江”“一山半岛”等15 个项目,打造出“清风浦上”“有树”“凤栖林”“半山听雨”等17处民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动高山蔬菜、生态瘦身鱼、竹林鸡等生态特色种养业,做大做强野生六峒茶和中草药等林下经济产业,积极发展“农旅+”“森林人家”等生态项目。目前,兴安县拥有8家广西森林旅游品牌,让各族群众在绿色发展中得到真正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