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讲好“四融”故事 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章字数:1,136
    疍家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蒋艳玲将苏绣、北海疍家绣以及海洋文化巧妙结合,制作出别具一格的手工艺品。图为2025年春节期间,蒋艳玲向各族群众分享刺绣技艺。(本报通讯员 严丹/摄)

  本报通讯员 罗泽威
  近年来,北海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秉持“来到北海就是北海人”的理念,通过“四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市呈现“中华民族一家亲、石榴花开耀珠城”的生动局面。
  建好“融”机制
  北海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推进,北海市委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常委会、书记专题会、推进会等研究部署示范区建设工作,北海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村、社区、企业等开展调研指导。出台《北海市落实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行动实施方案》,建立联动协调、信息要报和常态化宣教工作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做到宣传一起做、调查一起访、民忧一起解,形成全市上下一体合力,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民族
  工作机制。
  搭建“融”平台
  北海市建立健全候鸟驿站、红石榴工作室、北海市网格化指挥平台、旅居者联合会、民族村寨5类300多个平台,推动各族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候鸟驿站为各族旅居者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娱乐以及智慧化的社会服务;红石榴工作室畅通各族群众文化交流渠道,多角度展示和谐融洽的邻里情,实现各族群众共治共享共居共乐;北海市网格化指挥平台推动社会治理资源下沉网格,帮助各族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旅居者联合会为旅居者子女就学、经商创业、文化交流等方面提供服务,新老北海人在珠城心手相牵、相互交融。
  丰富“融”内涵
  北海市以党建融心,推行“党建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模式,成立旅居者联合会党委等,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各族旅居者从心理上、情感上、文化上融入北海;以文化融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媒,讲好各民族交往
  交流交融故事,形成了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
  海丝首港景区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创
  作《碧海丝路》《向海之路》《阿珍“红”了》
  等200多部渊首冤文艺精品,以文化之力
  促进各民族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
  信;以活动融情,打造“丝路古港 潮美
  北海”城市品牌,每年举办非物质文化遗
  产集市、民族文艺汇演、书画摄影展等上
  千场文化惠民活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
  交流交融。
  讲好“融”故事
  北海市深入挖掘汉文化、海丝文化
  等历史文脉,推出“线上博物馆”,制作“从汉墓出
  土文物看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系列视频,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融合故事走出博物馆、走进百姓家;以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为重要窗口,引导归侨侨眷不断增强“五个认同”。以“侨”为桥,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海外统战工作、侨务工作有机融合,建设侨港文史馆,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北海故事。
发布日期:2025-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