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县:“五个坚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章字数:778
    图为2024年11月15日,兴安县漠川乡第四届银杏旅游节活动现场,群众在分食油茶。

  本报通讯员 张超威
  近年来,兴安县充分运用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实施“五个坚持”举措,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取得新成效。
  坚持思想浸润
  兴安县利用湘江战役等红色资源,宣传党的民族政策,高标准建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兴安段),每年接待参观者100多万人次。注重“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充分挖掘灵渠、秦城等历史文化,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故事。
  坚持文化传承
  加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灵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做强做大桂林米粉产业,挖掘和讲好桂林米粉故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代表性项目——瑶族反面刺绣、中华剪纸工艺的传承与保护,每年开设专题培训班,300余人次参加。举办广西三月三、盘王节等特色民族节庆活动,持续开展兴安葡萄节、米粉节、风车节、银杏节、丰收节等传统节庆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坚持活动搭台
  承办2024 年广西“清凉一夏奔赴山海”暑期文化旅游消费季暨文化旅游消费大夜市(桂林主场)活动,创新引入兴安县2024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桂林地区早期文化交流与文明化进程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到灵渠博物院现场公开授课,讲述桂林、兴安历史上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
  坚持理论研究
  开展校地合作,完成《灵渠在中国古代大一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灵渠文化符号的内涵、价值与实践路径》等理论成果10余篇。
  坚持宣传教育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兴安县党员干部教育、国民教育全过程。开设“灵渠文化沙龙”大讲堂,2024年以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26场次,6000 余人次参加。加强对青少年的历史文化教育,推动全县中小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覆盖,全县各类学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活动近60场次。
发布日期:202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