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胜:
构建“阵地+文化”双引擎深化青少年民族团结筑基工程
文章字数:806
  本报特约通讯员陈燕燕
  近年来,龙胜各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龙胜县”)以青少年“筑基”工程为重点,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聚焦阵地联动,推动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深走实。
  坚持高位推动,建立常态化工作责任机制。龙胜县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印发《龙胜各族自治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方案》,宣传、统战、民宗、教育、共青团等部门加强协调联动,引导全县中小学深化开展青少年“筑基”工程,推动建立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和长效育人机制。组织开展教育系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488人次参加。
  多元化打造宣传矩阵,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龙胜县培育和推广一批“石榴花开别样红”系列示范基地。建设宣传矩阵,以青少年活动为媒,促进各族青少年进一步交往交流交融。建成1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陈列馆、1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6个“同心文化广场”等。设置宣传浮雕、壁画 12处,民族知识展板48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宣传长廊。近年来,发动“青年讲师团”“红领巾巡讲团”“校园同心讲解队”提供讲解560余次,连续9年举办青少年民族语言讲故事、演讲比赛暨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等,超3000名学生参与。连续6年举办校际少数民族趣味体育运动会,约1.8万人次参加。
  强化文化育人,促进宣传教育有形有感有效。龙胜县将“民族团结第一课”列入活动重点内容,指导学校充分利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材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教育。近年来,全县84所学校(含校点),每学期以“中华民族一家亲”等为主题开展“开学第一课”。开展主题团(队)活动192场,“青年夜校”“青年之家”等青年交流活动16 场,“探寻先辈之路,感悟幸福生活”青少年研学活动 24场,“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红色基因”清明祭英烈活动21场。
发布日期: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