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榜样人物荣誉称号,是我继续在科研道路上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作为科技战线的基层人员,我将继续开展科研攻关,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2024年,民革桂林市委会副主委,桂林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有色金属矿产勘查与资源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龙飞作为广西首位“民革榜样人物”接受民革中央表彰。
“面壁十年图破壁,打破垄断摘桂冠。”是龙飞潜心科研的真实写照。他在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和器件、碳酸钙高值化利用、水果免套袋关键技术等领域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多项技术突破国外封锁,多个产品填补行业空白,形成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民革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卓有成效的贡献。
立足战略关键资源 特色材料研发的破壁者
过去的20年里,龙飞一直在材料科学领域内探索前行,勇攀高峰。
铟、锡等有色金属是广西特色优势资源,其衍生化合物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关键材料,事关国家芯片战略“卡脖子”问题。龙飞带领科研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铟、锡化合物半导体薄膜材料研究和仪器开发,围绕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基础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以及教育部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等省部级重点研究任务10余项;并于2012年率先建立国内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及器件中试线。新合成一批有机无机杂化半导体材料,为全球晶体数据库中心贡献31个半导体新晶体结构,项目的后继开发和深入研究对我国化合物半导体芯片产业和近空间飞行器离网电能保障具有重要的价值。
深耕资源高效利用 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者
由问题到课题,从一个项目到一个产业,龙飞始终致力于把科研做在生产线上,深耕特色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为实现广西碳酸钙产业转型升级,龙飞对碳酸钙高值化利用展开技术攻关,致力于推动碳酸钙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与广西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联合开发的单分散纳米碳酸钙制备技术,打破美国特矿的技术垄断,获广西重大科技专项支持,开发的透明膜专用碳酸钙等产品填补行业空白;10余件技术成果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建成年产10万吨透明薄膜专用碳酸钙生产示范线,3年实现新增产值10.2亿元,其团队成果《高单分散碳酸钙微纳粉体的关键制备技术及其高端化工程应用》获2023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
此外,龙飞先后10余次深入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及周边地区实地调研,研发出一条可以将碳酸钙大量用于高品质塑料薄膜等行业的技术路线,完成年产 20万吨超细改性重钙项目转化落地,并于2016年底正式投产,大幅提升企业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助力乡村振兴。
履职担当服务三农 乡村振兴路上的奋进者
2019年加入民革后,龙飞心系“三农”,扎根基层,将其研究方向与民革重点履职领域相结合,以科技服务乡村振兴为己任,开展工农学科交叉,服务“三农”的研究。
针对水果种植过程中出现的种植成本高等问题,经过6年研究,龙飞开发了纳米碳酸钙水果免套袋技术、新型单分散纳米碳酸钙基叶面钙肥等产品,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建成万吨级水果免套袋防护剂生产线示范线。与民革山西省委会、民革陕西省委会等联合开展免套袋香梨和苹果种植示范,在山西隰县、陕西洛川和新疆阿克苏等地完成了四期百亩级和两期千亩级种植示范,成功实现“防虫不杀虫”的安全免套袋效果,该技术节约种植成本 1500元/亩,增加商品果10%以上,减少劳动力要求约80%,不仅有效减低了种植成本、助力果蔬产品降本增效,还减少农业污染,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筑造教师匠心的践行者
“自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2023年,在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生见面会上,龙飞拿起吉他演奏了一首《光辉岁月》,与学生亲切互动。从教20余载,龙飞始终坚守育人初心,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复合型人才。
作为材料学科与工程学科的负责人,龙飞积极探索和实践教育教学改革,把准培育方向,以一流学科建设、专业认证为抓手,持续深化“三全育人”建设。龙飞善于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从学习基础文化知识向投身专业、报效祖国转变,逐渐建立起学生对国家、社会、学校和专业的认同感、使命感、责任感。他坚持以学生为本,将科研与育人相结合,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和育人生态。20多年来共培养博士生2名、研究生39名、本科生60名,指导学生获“互联网+”、挑战杯竞赛等国家级奖励3项、省部级奖励1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