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组织形式探索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模式
—— 以北海市旅居者联合会为例
文章字数:1,479
  本报通讯员 罗泽威
  近年来,北海市旅居者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通过“党建引领、服务提升、融合发展、文化交流”的方式,帮助越来越多的全国各地旅居者扎根下来成为“新北海人”,用生动实践探索社会融合新模式,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2024年11月,联合会“以文化纽带促进各民族旅居融合”项目入选国家民委2024年度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促进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实践路径”试点项目,是广西唯一入选该计划的试点项目。
  党建引领确立民族团结“风向标”
  联合会坚持党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旅居北海退休党员的特点,不断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模式,加强党建引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号召旅居在北海的离退休党员“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积极参与党课学习、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帮助他们从心理上、情感上、文化上融入北海,齐心建设北海新风貌,争做“新北海人”,使“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深深扎根于各族旅居者心中。
  服务提升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
  联合会持续优化服务机制,发挥社会组织特点,帮助旅居者融入北海、宣传北海,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让北海成为旅居者们的“第二故乡”。主动牵线搭桥,搭建旅居者与政府部门沟通、与当地居民融合、展示自身才华的平台,满足各族旅居者们生活、经商、创业上的需求,解决他们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打消孤独感,增强归属感、幸福感。组建北海“候鸟”民族团结志愿服务队,团结旅居北海的各民族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每年组织开展义诊、助学、爱老、法律咨询等志愿活动上百次,引导旅居者从社会福利的“享有者”变成社会文明的“建设者”,共同创建品质北海、魅力北海。练强内功提升服务水平,组织联合会成员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班,制定发展计划、精心谋篇布局,不断提高服务范围和能力,高站位、高质量、高效率推进各项工作。
  融合发展激发民族团结“新活力”
  联合会以“融”文化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积极顺应各民族大流动、大融居的趋势,引导旅居者尊重和包容差异性,增进共同性,促进共居共建共乐。团结融合,制定《致广大旅居者:争当文明旅居者,共建美丽新北海》的倡议书,以博大胸怀接纳、团结全国各地来北海的旅居者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中华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帮助他们融入北海;文化融心,鼓励各族旅居者发挥自身特长,展示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认同;和谐融情,组织各族旅居者积极参与北海市民族团结、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重大社会活动,主动与前进路社区党委签订“共驻共建解‘三事’,齐心共创文明城”协议,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认同感和归属感。
  文化交流凝聚民族团结“正能量”
  联合会坚持“文化养老、精神快乐”理念,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旋律正能量导入旅居群众生活,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宣传”的大宣传新格局。开展丰富多彩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联合机关、企业、村(社区)、学校举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 50 余场次,吸引超过上万人到场观看。鼓励旅居者会员创作具有北海底蕴的艺术作品。通过深入了解北海、感受北海,旅居者会员创作了《北海旅居文艺作品集》《北海,我来了》《北海,我生活的家园》等诗歌、散文、书画等作品 100 多件,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打造“文化名人聚集”工程。建设传统文化线上直播平台——“旅居千城”,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全国600多个城市及全球华人社团间的文化互动,以文化为“桥”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增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单位:北海市
  民族宗教侨务局)
发布日期:202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