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兴市举办的2024年京族哈节活动中,京族群众演奏独弦琴。(东兴市融媒体中心 苏世钰/摄) 全区多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在有形有感有效上下功夫,积极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推动各民族互嵌式发展,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广西故事,营造各民族心手相牵、亲如一家的浓厚氛围,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东兴市:
立足沿边沿海特点共建共享“五个家园”
□本报通讯员 陈伟才 唐贝兮
2024年以来,东兴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沿边沿海特点,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聚焦“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以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共建共享“五个家园”,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
持续扩大开放 激活沿边产业园区发展新动能
东兴市强化“一盘棋”意识,紧抓东兴产业园区纳入国家沿边临港产业园区战略布局机遇,大力补强工业短板,2024年1月至10月,全市新增上规入库工业企业11家,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5.8%,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4%,工业投资累计完成33.56亿元,同比增长121.95%。有序承接东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累计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项目34个,总投资超130亿元。持续扩大对外开放,2024年以来,东兴口岸出入境人数超670万人次。全国第一条通边达海高铁——防东高铁正式开通,中国防城港—越南先安(东兴至芒街段)国际直达客运路线正式开通运行,东兴口岸列入全国首批“国际卫生陆港”。
秉持生态优先 提升滨海民族地区宜居新风貌
东兴市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成多个生态乡镇、绿色村庄、生态村。注重发掘京族海洋民族优秀文化资源,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展示中心,连续多年举办京族哈节、开海节等大型民俗节庆活动,推动景区向休闲度假、研学教育等多功能集聚转变。发展近海养殖、滨海旅游等海洋经济产业,打响边境旅游名片,开通“陆上桂林”经东兴—芒街至“海上桂林”下龙湾的“两国四地”跨境黄金旅游和跨境自驾游线路。2024年1月至10月,全市旅游接待人次和总收入分别达1426.08万人次、137.99亿元,同比增长8.29%和10.08%。
注重边海联动 探索“五个家园”建设新路径
东兴市以“石榴花开国门红”品牌建设为依托,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累计举办宣教活动50余场、专题宣讲3场,覆盖群众达2万余人。打造国旗街、“石榴籽”工作室等特色阵地,构建竹山景区、大清国一号界碑、东兴市侨批馆等“五个共同”边境文化长廊宣传教育点,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生动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承办“道中华边疆行 —— 曼行国道219”大型边疆采访活动启动仪式,拓展与黑龙江、武汉市、新疆等各族青少年跨区域双向交流活动,加强与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合作联谊。构建互嵌式社区,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探索“基层党建+社区(村屯)警务+网格化综合治理”模式以及“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边疆事务治理机制,成立海上守碑护边党支部,创新京族“哈亭调解”模式等一批具有边海民族特色的党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