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8日,广西统一战线助力边境地区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在凭祥市召开。图为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中国—东盟(崇左)水果交易中心。
2024年7月10日至11日,2024年全区“万企兴万村”行动现场推进会在梧州市举办。
2024年8月29日,广西“民营企业进边疆”(防城港)产业合作对接会举办。图为签约仪式现场。
▲ 2024年9月6日,2024年广西“万企兴万村”行动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在南宁召开。
2024年11月4日至5日,2024年“粤企入桂”助力广西乡村振兴对接活动在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举行。 □自治区工商联
自治区工商联坚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通过坚持“一条主线”,聚焦“两个关键”,开展“三项行动”,强化“四大保障”,持续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为乡村振兴赋能。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响应,主动作为,扎实推动广西“万企兴万村”行动,为全区乡村振兴作出重要贡献。
坚持“一条主线”在高效组织上聚合力
南丹县里湖瑶族乡“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易地扶贫搬迁里湖安置点,葱葱郁郁的树木掩映着一栋栋独具民族特色的楼房。这是广西丹泉集团实业有限公司支持瑶族群众实施的一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为实现搬迁群众的可持续发展,该公司又投入资金建设“瑶望天下”核心景区,共同打造“黔桂跨省旅游示范区”,帮助群众通过在景区就业、销售文旅产品等增加收入。
这是广西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的一个缩影。
“万企兴万村”行动开展以来,自治区工商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万企兴万村”行动作为参与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统战优势,自治区、市、县三级建立“万企兴万村”行动领导小组,发挥自治区工商联执委企业、所属商会作用,打造“横到边、纵到底”工作网络,形成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分工合作的工作运行机制。坚持每年年初制定工作方案,年中举办“两个现场会”,年底通报表扬一批先进民营企业渊商会冤 ,激发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的积极性。柳州、梧州等市探索推行“组团式”服务乡村产业振兴模式,深入开展产业规划、技术指导、项目招商、配套服务等活动;防城港市建立“市级领导挂帅、市级部门牵头、民营企业参与”的组织机制,制定产业升级、品牌赋能等10类民企参与乡村振兴“指导清单”;贵港市以“千企联千村 共建新农村”活动为载体,广泛动员民营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约有3万家民营企业实施3.68万个兴村项目,惠及1.1万个村。
聚焦“两个关键”在兴村富民上出实招
在中国—东盟渊崇左冤水果交易中心,来自东盟国家的火龙果、山竹、菠萝蜜等水果运输车正驶入交易中心,在水果交易平台上,工人们正在完成新一轮水果的装柜任务。凭祥市落脚于“边疆发展”汇聚产业发展新动能,充分发挥工商联的桥梁纽带作用,成立凭祥市国际水果商会,在水果品控、销售等方面提供服务,有效促进东盟水果与国内市场合作。
产业连着就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广西各地紧紧抓住产业和就业这两个关键,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带动型、特色资源开发型、村企共建共创型”等联农兴村模式,通过产业就业帮扶,持续增强农村农民内生发展动力。聚焦产业振兴,促进利益共享。近年来,广西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形成了糖蔗、水果、茶叶等十大特色产业集群,累计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876家,在带动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增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梧州市积极培育龙头茶企,辐射带动全市涉茶合作社496个,310多个行政村入股六堡茶产业,24万名村民通过参与茶园种植、加工、销售等获得收益。聚焦就业帮扶,促进稳定增收。探索推广“企业+就业帮扶车间”模式,通过公开用工信息、搭建用工平台、推动人岗对接等形式,多渠道吸纳脱贫群众就业。全区共有4281家帮扶车间,吸纳脱贫人口6.2万人,数量排全国前列。隆安县建立“社区送单、企业派单、居民接单”的“小梁送工”就业服务帮扶模式,50多家企业、农业基地响应支持,3年吸纳9.41万人次务工,增收超1300万元,获评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典型案例。
开展“三项行动”在搭建平台上下功夫
广西发挥独特区位优势,以开放开发的姿态,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助力推进“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促进各方深入交流合作,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自治区工商联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主动为企业对接乡村振兴项目提供便利条件。
开展工商联系统联系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行动。探索工商联系统“组团式”帮扶机制,印发《自治区工商联所属商会、执委企业联系帮扶广西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安排计划表》,39家自治区工商联所属商会、136家自治区工商联执常委企业全覆盖联系帮扶全区44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带动全区近4000家民营企业在2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兴村项目。广西南方有色集团向大化瑶族自治县捐赠300万元作为“万企兴万村”行动帮扶基金;广西扬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三江侗族自治县投入50多万元,援助建成6个村级“爱心食堂”。
开展“回报家乡”专项行动。坚持每年在一个市或县举办现场推进会,为村企合作共建搭建平台,提供组织引导、对接服务。7月10日至11日,在全国工商联社会服务部指导下,广西“万企兴万村”行动领导小组联合梧州市举办全区“万企兴万村”行动现场推进会,表扬100家行动先进民营企业,交流经验、树立典型,引导民营企业、社会资本返乡投资。南宁市开展“回报家乡”座谈会47场次,直接或间接促成项目落地29个,累计投资金额达5.9亿元。玉林市推动玉商玉工回归,有效促进项目回迁、资金回流、技术回乡、智力回哺,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示范村。
开展粤企入桂助力广西乡村振兴行动。持续深化粤桂工商联协作机制,广东、广西两省区工商联及协作市工商联定期互动互访,引导广东民企助力广西乡村振兴。百色市工商联组织青年企业家到深圳考察交流,寻求合作发展机会。坚持每年举办一次粤桂协作主题交流活动,分别在南宁、贺州、桂林、柳州等市举办“粤企入桂”助力广西乡村振兴对接活动,签约项目总金额累计超过150亿元。今年以来,两省区新增引导408家广东企业落地投产,实际到位投资159.58亿元。
强化“四大保障”在引企助农上优服务
自治区工商联积极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政企沟通、银企合作,畅通融资渠道,推动民营企业融资持续量增、面扩、价降取得良好进展,为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提供有力支持,凝心聚力推动乡村振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服务民营企业解难题”活动,发挥营商环境观察“百人团”和民营企业监测点作用,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提升。在全国工商联2023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广西获评“优化营商环境进步最明显的5个省份”。
强化政企沟通。举办以民营企业参与乡村产业振兴为主题的“政企面对面”会商活动,推动党政领导干部常态化开展调研走访,引导民营企业热情参与乡村建设。贺州市创新建立民营企业“双周早餐会”机制,打通政企沟通“最后一公里”,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实起来、热起来、亮起来”。
强化银企对接。3月22日,自治区工商联联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广西区分行在南宁市共同举办2024年广西“万企兴万村”行动银企对接活动,农发行广西分行分别与自治区工商联、民营企业代表签署合作协议,现场贷款授信近70亿元,推动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强化典型创建。今年1月,《广西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出台,明确对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的优秀民营企业家、先进民营企业按规定进行表彰。今年以来,广西“万企兴万村”行动领导小组共通报表扬9个典型县、11个典型乡镇、11个典型村、8家典型金融机构和100家先进民营企业 (商会)、94家粤桂协作优秀民营企业(商会)并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