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5日至6日,广西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组织文艺界党外知识分子代表赴大新县、宁明县边境村屯,开展“中共党员与党外知识分子对话”、实地走访考察等活动,为兴边富民工作贡献智慧力量。
2024年5月8日至9日,自治区党委统战部组织40余名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分组深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开展助力乡村振兴“十百千”行动并开展中共党员与党外知识分子“对话”活动。
2024年5月8日,自治区党委统战部组织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开展广西党外知识分子助力边境地区乡村振兴“十百千”行动暨中共党员与党外知识分子“对话”活动。
2020年以来,广西在各级党政机关、教育系统、国有企业、共青团系统中广泛开展“中共党员与党外知识分子同心对话”活动(以下简称“对话”活动),探索以打造对话品牌为政治引领机制建设的辐射“原点”,统合建言献策、服务社会等功能,嵌入政治引领、价值观引领、事业引领等手段,将“对话”活动从一个工作品牌逐步升级拓展为一项政治引领机制,明晰固化了“谁来推动”“谁来引领”“引领什么”“怎么引领”的整体运行模式,使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具象化、科学化、制度化、长效化。
做法举措
在机制上求“稳”,明确“谁来推动”
稳定的工作架构。在自治区党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框架下,围绕高校、国企、卫生健康系统等党外知识分子集中的领域分别建立联席会议机制,以此为基础成立“对话”活动领导小组,由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自治区党委区直机关工委、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共青团广西区委、国资委等单位负责人员担任组长、副组长,明确分工、压实责任,协调、指导各相关单位开展“对话”活动。
稳定的运行体制。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自治区党委区直机关工委、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共青团广西区委、国资委5家单位联合印发相关工作方案,明确主要任务、目标效果、工作环节,要求区直机关、教育、国企国资等系统、14个设区市统战部门每年制定“对话”计划,组织2次以上活动,并为活动长效开展提供制度性保障。
在主体上求“准”,明确“谁来引领”
发挥中共党员政治觉悟强、党外知识分子思维活跃的互补优势,遴选具有代表性的中共党员与党外知识分子开展对话,实现双向互动交流。
邀请顶尖行业专家开展对话,既话业务又话思想,提升对话专业性和吸引力。比如,邀请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名誉会长庄国土及其团队,围绕我国周边安全局势和两岸关系开展交流,助力党外知识分子提升守护国家安全的思想意识。
选取各领域优秀党员开展对话,着眼“平凡人”的“不平凡事”,在追寻初心中汇聚同心。比如,开展“巡边千里话同心”主题对话,组织党外知识分子到4个边境县渊市冤的抵边村屯,与爱国拥军模范人物、戍边队员、边防战士等各条战线的优秀基层党员面对面交谈交流,聆听先进事迹,坚定爱国信仰。
针对不同领域党外知识分子开展对话,实行靶向引领,提升思想引领有效性。比如,组织卫生健康领域党外知识分子代表围绕医院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开展对话,组织教育领域党外知识分子代表围绕进一步坚定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信念开展对话。
在内容上求“深”,明确“引领什么”
坚持凝心铸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围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凝心铸魂强根基 团结奋进新征程”等主题教育和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中共二十大召开等重大事件,每年确定一个总主题,组织各级各单位依此设置对话议题,确保牢牢把握思想引领正确方向。
坚持事业引领,引导各地各单位结合本地区、本领域、本单位重点工作设置对话议题,让专业技能、岗位效能和思想引领深度融合,使其在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中增进政治认同。比如,自治区国资委组织区直国企中共党员、党外知识分子围绕“国有企业如何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当好排头兵”主题进行对话交流,积极建言献策,增进思想共识。
坚持深入交心,在对话中结挚友、交诤友,深入了解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其思想困惑、工作困难和发展困境。比如,广西科学院通过开展对话,及时回应部分党外知识分子对人文学科在科技成果转化考核中遇到的问题,有效提升党外知识分子思想认同、情感归属。
在形式上求“活”,明确“怎么引领” 线上线下有机结合,让对话“有声有色”。比如,北海市委统战部开设“百年华诞话同心 统一战线表真情”网络对话专栏,崇左市实行“线上直播对话活动+线下打卡先锋岗位”模式等,使思想引领功能更加健全、互动性和带动性更强。
充分发挥资源禀赋,让对话“有形有感”。发挥广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优势,组织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到百色起义纪念园、邓小平手迹碑林、湘江战役纪念园开展“我眼中的改革开放”“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等主题对话活动,赴黄姚古镇、金秀大瑶山等统一战线教育基地“话传承、筑同心”,利用共同场域资源承载的共同情感经历,使“对话”活动参与人员引起强烈共鸣。
学做结合融入大局,让对话“有血有肉”。比如,组织文艺界中共党员与党外知识分子就广西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开展深入对话并形成意见建议,得到相关部门采纳;广西财经学院组织党外知识分子赴梧州与中共二十大代表祝雪兰开展“共谋六堡茶产业发展”“对话”活动,激励党外知识分子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工作成效
思想政治引领实现常态化长效化
通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思想政治引领责任进一步明确,有效提升各级各单位统战部门工作抓手效能,拓宽对话活动覆盖面。目前,“对话”活动工作机制已在全区14个设区市和自治区直属机关、高校、国企实现全覆盖,并逐步向民办高校和市属国企延伸。充分赋权各级各单位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灵活开展形式多样的“对话”活动,实现思想政治引领的常态化、长效化开展。2020年以来,全区累计开展各类“对话”活动100多场次,中共党员和党外知识分子累计参与分别达450和5130余人次。
党外知识分子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通过开展“对话”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的热情,在各类形式“对话”活动中,围绕中心大局提出对策建议400多条,2023年,高校领域的建言献策成果较上年增长51.93%,14项成果获相关部门采纳,参与的党外知识分子人数较上年增长37.62%。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更加牢固,全区党外知识分子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知识传播、文艺创作、科技创新、生产创造,通过学术交流、文艺创作、媒体发声等多种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广西故事,创作出《壮乡雷锋》《心仪广西》等一批弘扬主旋律、聚焦中国梦的优秀作品。同时,结合“对话”活动,引导党外知识分子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技术培训、法律援助、产业咨询等社会服务200多次,并牵线搭桥建立长效帮扶模式,鼓励支持他们更好发挥专长、服务社会。比如,广西科学院党外知识分子深入梧州、柳州基层村屯开展“对话”活动,解决当地农户在食用菌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推动该品类实现销售额7000多万元。
党外知识分子在锤炼中成长成才
通过科学化的引领机制,把开展“对话”活动与联谊交友、谈心谈话、社会服务等紧密结合起来,让党外知识分子在“对话”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和实践锻炼。截至目前,全区各级统战部门通过“对话”机制发现并推荐、确认自治区层面无党派代表人士27 人,市级层面118人;及时将一批具有较高政治和专业素养的青年党外知识分子纳入视野,2020 年以来共推荐13名无党派人士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荐 4名无党派人士到全国党外代表人士实践锻炼基地挂职。